首页

深耕课堂教学,研磨提质增效——大健康管理学院李凯旋开展随堂磨课活动

时间:2025-10-21 08:50 浏览:

为积极响应学校和大健康管理学院的磨课计划,提升新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深化社会保障课程教学改革,2025年10月14日,大健康管理学院李凯旋老师在仁者楼406教室开展《社会保障概论》随堂磨课活动。本次磨课活动的主要课程内容是:第三章——社会保障模式。邀请了大健康管理学院姜晴秋、任家兴、张正予三位磨课专家参与听课与指导,谢玲燕老师参与观摩与研讨。





本次课程以 “全球社会保障体系的差异化框架” 为切入点,李凯旋老师严格遵循《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的教材逻辑,先通过动态思维导图梳理社会保障模式的演变脉络,再结合图表资料详细讲解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储蓄保险型四大核心模式的定义与制度起源。授课过程中,李凯旋老师以德国、瑞典、新加坡等典型国家的社会保障实践为案例,深入剖析不同模式下 “政府 - 企业 - 个人” 的责任划分的差异,同时设计 “案例辨析”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判断不同国家对应的社会保障模式类型,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理论与实践的关联,为后续深入学习筑牢基础。




课堂中段,李凯旋老师引入多段国内外社会保障实践视频,包括德国养老保险缴费流程、瑞典全民医疗服务实况等,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内容思考不同社会保障模式的运行成效与适配场景。通过视频分析与小组分享,学生进一步明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理解我国 “统账结合” 社会保障模式的独特优势与现实意义,为未来参与社会保障领域工作积累认知储备。




在指导与研讨环节,三位专家充分肯定课程亮点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姜晴秋老师指出课程案例选取典型、理论讲解逻辑清晰,课堂氛围活跃,建议补充近年来社会保障模式创新案例(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相关实践),增强内容时效性,与此同时要注意互动方式以及ppt图表的大小;任家兴老师认可李凯旋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与知识点衔接设计,建议增加“模拟政策设计”互动任务,让学生尝试为不同类型地区设计适配的社会保障方案,强化实践思维;张正予老师提出可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如通过在线数据平台展示不同模式的保障水平、财政支出等量化数据,帮助学生形成更直观的认知。

李凯旋老师表示将认真吸纳三位专家的建议,进一步优化第三章 “社会保障模式” 的教学设计,提升课程的深度与实用性。此次磨课活动搭建了教学指导与研讨平台,既锤炼了新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是促进大健康管理学院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深度融合的动力。



文字来源:李凯旋

图片来源:谢玲燕

大健康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