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大健康管理学院掀起一股“绿色创意风暴”。由河小青志愿服务专项支队主办的“小手创绿意,环保大未来”手工活动,在观云书院中庭火热开展。近百名学生化身“改造达人”,将塑料瓶、快递盒等闲置物品转化为实用手工艺品,用行动诠释“环保即生活”的理念,为春日校园增添一抹别样绿意。



废弃物的重生:从“垃圾”到“艺术品”的蜕变
倡导资源循环理念、激发学生环保热情,号召学生将寝室或家中闲置物品改造为手工艺品。活动以“自主创作+线下提交”形式开展,同学们踊跃参与其中,本次共收到涵盖旧衣物、塑料瓶、废纸箱等十余类材料制作的“艺术品”231件,展现了年轻一代的创造力与环保行动力。



指尖上的绿色课堂:做中学,学中悟
“塑料瓶降解需要450年,但改造它只需45分钟!”这是一句环保的标语。与常规志愿环保活动不同,本次环保手工活动全程由学生独立完成。快递纸盒变身为精致的手工,品废弃药盒叠成迷你收纳柜...每一件作品都附有设计说明,详细标注材料来源与改造意义,凸显“零废弃”理念。本次活动统计,231件作品共消耗闲置物品403件,其中塑料制品占比35%,纺织品占比28%,纸类占比22%。若以单件塑料瓶降解需450年计算,仅本次活动便为地球“减负”约141个塑料瓶的长期污染风险。



从活动到行动:让环保成为一种习惯
“每一件旧物的重生,都是对地球的一次温柔对话。”当废弃的奶茶杯成为照亮书桌的灯,当破碎的吉他化作承载知识的书架,环保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哲学,是年轻一代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回应。
活动虽已落幕,但绿色行动仍在延续,正如参展作品《瓶盖中国地图》的创作者所言:“我们拼贴的不是废品,是未来世界的可能性。”这场以手抵心的环保实践,恰似一粒火种。它点燃的不仅是旧物的价值,更是青年一代关于可持续未来的践行。大健康管理学院将继续推动环保事业,为广大学子搭建更宽广的可持续创新舞台,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绿色篇章。

大健康管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供稿
文字来源:刘博文
图片来源:刘桂良